粤丝瓜络| 阳起石| 枸杞子| 蒲黄| 地稔根| 白矾| 白屈菜| 芥子| 沉香| 葫芦| 山菅兰| 茵陈| 西青果| 叶下珠| 海风藤| 沙棘| 博落回| 苦杏仁| 泽兰|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古代人是怎么辨别药材的真假?

匿名网友 2019-01-26
问题描述:

中药品种那么多,古代人又没有现代那么多器材使用,他们是怎么辨别真伪药材的?

推荐:
回答仅供参考
中药查询网

  古代由于条件限制,药家只能充分运用人的感官来辨认药物。几千年来,药学家积累了一整套药物经验鉴别法,概而言之,主要有尝、看、嗅、试诸法。

  “尝”是口尝。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口尝是鉴别药物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精细地辨识药物特有的气味。《神农本草经》收载的甘草苦参五味子(以上均以突出的味为名)、细辛(以根细长而辛辣得名)等药,其名称就已经概括了各药最突出的味道。

  “看”是利用视觉观察药物的外形,这是运用最多的药物鉴别方法。秦汉以前就见于本草记载的人参,是因为其根形类似人形而得名。牛膝是因为其原植物的茎节(茎上生叶的地方)膨大如牛之膝。

  “嗅”是通过嗅觉感知药材的挥发性气味。《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木香麝香,都是以香气命名。梁代陶弘景在鉴别药材时,就注意到利用嗅觉。他说败酱草“气如败豆酱”,这一特性成为鉴别该药来源的可靠依据。又,陶弘景说白鲜皮“气息正如羊膻”,故该药又名“白羊鲜”或“白膻”;《唐本草》说徐长卿“有臊气”,正是本品所含特殊成分的气息。老药工鉴别狗宝,常将鉴别物用口呵呵热气,立即嗅闻,真狗宝肯定有狗屎气息,若无此气息,则不用深入鉴定。对于有经验的药工来说,嗅法是不可缺少的可靠方法。

  “试”法就是试验测试。在古代,这样的测试多借助水、火来进行。例如常用来治疗眼疾和痢疾的秦皮,早在西汉初《淮南子》就注意到该药“以水浸之正青”。陶弘景说:“水渍以和墨色.色不脱,微青”。《唐本草》记载:“水渍便碧色。”这都是因为该药在水中呈蓝绿色荧光,直到现代,依然是鉴别正品秦皮的特异性证据。判别沉香是否沉水及沉水的程度,则依据的是含油脂越多的沉香木,越容易沉水。火烧法也是鉴别药材常用的方法。例如硝石与芒硝外观都是白色结晶,陶弘景鉴别硝石,“强烧之,紫青烟起”,这与现代火焰分析法原理相同。琥珀珍贵,因此也有赝品。《唐本草》鉴别法是火烧琥珀,“有松气”为真。北宋寇宗奭鉴别枫香、松香与乳香,云“烧之尤见真伪”,即燃烧后各自会产生的不同气味。除此以外,触摸体会药物表面性质,敲击倾听不同的声音,折断体察其坚韧程度,新鲜药物切断观察流出汁液的颜色等等,都是鉴别药物真伪优劣曾用到的方法。

  自从医药分家以来,“用药者一只眼”的现象随之而生。药家辨识药物真伪优劣,考证本草,正本清源,是其职责。不能苛求用药者同时也具备药家功夫。但是,药家已经考证,甚至《药典》已经明载其来源及性质的药物,如果用药者不去关注,就不免因“独眼”而致误。近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关木通事件,足以为训。事情起因,是有人长期服用含有关木通的成药制剂,结果引起肾功能衰竭。事故出现之后,国内外都有人因此而指责“中药有毒”。关木通因此遭到抨击,甚至株连同科的药物。有人见到马兜铃科的药物(如马兜铃、细辛等),避之犹恐不及。其实无论中西,都不乏有毒药品。药物善恶,取决于用药者是否善用。关木通的来源性质,《药典》均已明载。用药者不明其性,事故自然难免。因此,要改变“用药者一只眼,服药者全无眼”的状况,只能是大家多涉猎药学基本知识。不具备规范中医药知识的患者眼药一定要遵医嘱,绝对不能盲目用药。

回答时间 2019-01-26 18:56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4-2019 www.zhongyoo.com 版权所有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