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尿液看自己身体是否健康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那有没有需要通过人体的尿液来判断身体是否有问题?
在经验丰富的医生眼中,尿液是身体的“显示器”,尿液的量、色、质、味、形态以及排尿感觉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可以成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正常的尿液是淡黄色的透明液体,颜色主要来自尿黄素。如果变成无色透明,而且量比较多,说明水喝得多了;相反,如果颜色暗黄或呈琥珀色,量也少,说明水喝得不够,身体开始缺水了。一些食物或者药物也会影响尿液的颜色,比如胡萝卜摄入过多会使尿液呈橙色;甜菜根、紫火龙果摄入过多会使尿液呈红色,利福平等药物也会使尿液呈红色;维生素C服用过多,或者食用了很多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会使尿液呈亮黄色;一些泻药、化疗药物会使尿液呈蓝色或绿色。
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尿液颜色、性状的改变,比如有肝胆疾病的人尿液有时会变成浓茶一样的棕褐色;有肾结石的人尿液有时会比较浑浊,甚至有小的结石颗粒;尿路感染会导致尿潜血,就是尿液中混有红细胞,所以会呈不同程度的红龟;肾脏疾病、丝虫病患者会有乳糜尿,是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溢入尿中,使尿液呈乳白色;如果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泡沫,而且长时间不散,这可能是早期肾炎或前列腺炎的表现。
如何判断尿液的改变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呢?一般来说,由食物或药物引起的尿液改变表现比较单一,不伴随其他症状;而疾病不仅会导致尿液的变化,还伴随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尿道炎、泌尿系统结石,除了尿液变成红色之外,还会出现尿痛、尿频的症状;肝脏问题不仅会导致尿液颜色变深,还会伴随黄疸、腹部疼痛的症状;肾盂肾炎、膀胱炎或肾结石的患者,还伴有尿道发热、排尿异常,甚至腰痛的症状。
除了颜色和性状,尿液的气味也可以反映健康状况。正常的新鲜尿液是无味的或有淡淡的氨味,不会有刺激的臭味。之所以会有“尿骚味”,是因为尿液放置久了,其中的尿素分解产生了气味。某些疾病会导致尿液气味的改变,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尿液会有略微酸腐的苹果味,这是患者血液中的酮体进入尿液产生的;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产生腐臭气味;膀胱炎患者的尿液有很刺鼻的氨味。
除了以上这些变化,观察尿量、排尿感觉的变化也很重要。次数和尿量出现异常都是疾病的征兆。
如果发生尿量增多,小便清长量多,夜尿频数,可能与身体肾阳虚衰、体质虚寒有关,也可见于糖尿病、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气候寒冷等情况。而尿量减少则多是因为受热或大汗伤津,体内津液匮乏,或是因为水液气化不利,停留体内。尿量减少多见于各种热病和水肿。如果尿量少,但是小腹充盈,则是尿潴留,多是由膀胱气化不力或尿道阻塞导致的。
排尿次数增多,中医称为“小便频数”。小便频数,尿短赤而急,是湿热熏蒸下焦所致,提示膀胱湿热;小便频数,而且量多色清(尤其夜间尿多),多是下焦虚寒、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制约失司导致的。
中医讲: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西医称之为“尿潴留”。《黄帝内经》中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可见小便排出有赖于膀胱的气化功能,气机升降,出入有常,则小便通畅;若气机不畅,则出现癃闭。
治疗癃闭,我国著名中医赵绍琴有一个验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这种治法被称为“提壶揭盖法”。喜欢喝茶,尤其是功夫茶的人都知道,在茶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为了平衡壶内外的气压。如果没有这个孔,壶里的水就不能畅快地流出。提壶揭盖,顾名思义,就是将壶盖打开,使空气进入,让壶中的水顺畅流出。提壶揭盖法就是运用宣肺或升提的药物,使肺气宣发,达到小便下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