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饮片炮制 >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早晨摘取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去假种皮,再敲脱壳状的种皮,取出种仁用石灰乳浸一天后,缓火焙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火炮(《雷公》)的方法。宋代有面裹煨(《圣惠方》),醋面裹煨(《证类》),生姜汁和面裹煨(《总微》),火炮、炒制、粟米炒黄(《洪氏》),面裹煨(《妇人》),“每个作两片,安乳香在内面煨”(《朱氏》)等炮制方法。元代用面裹煨(《世医》)和盐酒浸后破故子同炒干(《瑞竹》)的方法。明代有纸裹煨、枣肉包煨、麸裹煨、炒、麸炒、面裹烧熟、醋浸、制(《普济方》),微炒(《医学》),“面裹煨去油,取霜”(《要诀》)等法。清代有面包捶去油(《良朋》)、炮煨去油(《幼幼》)、“面包煨,研去油”(《王楸》)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肉豆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煨肉豆蔻:①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块,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润湿后,如水泛丸法包裹面粉3~4层,稍晾,投入已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晾凉,剥去面皮。用时捣碎。肉豆蔻每100千克用滑石粉50千克。②将肉豆蔻和麦麸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适当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深棕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用时捣碎。肉豆蔻每100千克用麦麸40千克。
【饮片性状】肉豆蔻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呈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而微苦。煨肉豆蔻表面呈棕黄色或深棕色,显油润,香气更浓郁,味辛辣。
【质量标准】肉豆蔻水分不得过10.0%,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毫升/克),含去氢二异丁香酚不得少于0.10%。煨肉豆蔻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毫升/克),去氢二异丁香酚不得少于0.080%。
【炮制目的】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能。
肉豆蔻古代虽有用生品消食止呕之说,但因本品含大量油脂,有滑肠之弊,并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故通常都制用。煨制后固涩作用增强,常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应用选择】
1、久泻不止可与丁香、人参、炮姜、木香等配伍,用于脾胃虚寒,脐腹痛,饮食少进,肠鸣泄泻,完谷不化,或积寒久痢,反复发作,具有温中健脾,涩肠止泻的作用,如丁香豆蔻散(《局方》)。若为脾肾两虚,五更泄泻,则常与五味子(炒)、补骨脂(酒浸一宿,炒)、吴茱萸(盐水泡)同用,能温补脾肾,固肠止泻,如四神丸(《切用》)。
2、脘腹胀痛常与千姜(炮)、陈皮(去白)、神曲(炒黄)、高良姜(炒)等配伍,治脾胃虚寒,腹满胀痛,噫气吞酸,不进饮食,具有温脾暖胃,行气止痛的作用,如益中丸(《杨氏家藏方》)。
3、食少呕吐本品用于脾胃虚寒,食少呕吐,具有温中健胃止呕的作用。治小儿伤食吐乳和消化不良,常与香附、神曲、麦芽、砂仁、陈皮等同用,有消积止呕的功效。
【现代研究】肉豆蔻主要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双丙烷类化合物等。挥发油中主要含肉豆蔻醚、丁香酚、黄樟醚及多种萜烯类化合物。脂肪油中主要是肉豆蔻酸甘油脂。肉豆蔻醚具毒性,有致幻作用。炮制对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表明,肉豆蔻经煨制后,挥发油较生品减少约20%,且颜色变深,折光率、旋光度均有改变。有人测定了肉豆蔻炮制前后挥发油和脂肪油含量。结果表明,除滑石粉烫后挥发油和脂肪油略有减少外,其他炮制品的含量与生品基本相同。经几种仪器分析,其生品与炮制品的脂肪油和挥发油没有发生变化。测定肉豆蔻中鞣酸含量,其变化亦不大,故认为肉豆蔻可以生用。还有一些实验表明,肉豆蔻炮制品的挥发油和脂肪油含量减少。炮制后挥发油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少,折光率改变,挥发油中肉豆蔻醚亦降低。对肉豆蔻滑石粉烫、面裹煨和麸炒不同受热条件的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挥发油含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肉豆蔻挥发油GC/MS/DS定性鉴别出了32种化合物,并测定了成分百分含量,其中有些成分是首次发现的。经进一步实验,结果证明,不同炮制品在炮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炮制品肉豆蔻醚通常减少了30%,其降低程度与炮制温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用薄层扫描测定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发现炮制后肉豆蔻醚含量明显下降,故炮制能减毒。但黄樟醚的变化不规律,有降低也有升高。通过考察炮制温度和时间,发现肉豆蔻醚含量基本上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降低。温度高、时间短的样品其肉豆蔻醚含量变化不大。说明炮制程度不够,相当于传统所谓“外焦内生”之品。温度低、时间长的炮制品肉豆蔻醚明显降低。因此说明在温度适宜情况下,时间是主要因素,加热时间越长,肉豆蔻醚降低就越多。初步认为麦麸煨以130~150℃20分钟为宜;面裹煨170~190℃20分钟为宜;滑石粉煨以140~160℃15分钟为宜。且测定结果表明,肉豆蔻醚降低以面煨为最显著,其次是麸煨、滑石粉煨。但面煨与麸煨无显著差异,尚需大量面粉;滑石粉煨止泻作用差,毒性成分降低少,因此以麸煨法为佳。另一研究结果与上有差异,通过GC/MS比较分析,发现肉豆蔻在炮制前后挥发油等量进样情况下变化不大,但肉豆蔻醚明显降低,尤以滑石粉煨降低最多,黄樟醚也略有降低。在化学组成上各样品间各有差异,面煨品、滑石粉煨品出现了新组分,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肉豆蔻(种仁)和肉豆蔻衣(假种皮)及其炮制品进行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肉豆蔻衣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种仁,但两者在脂肪酸组成上不尽相同,种仁以肉豆蔻酸为主,假种皮以软脂酸和油酸为主。两者均有所降低。
药理实验表明,煨肉豆蔻的水煎剂和挥发油乳剂,皆比生品抑制离体兔肠蠕动的作用增强。另有实验也证明,生肉豆蔻水煎液对家兔离体回肠略有兴奋作用,而各种炮制品水煎液对肠管均呈现抑制作用。还有研究表明,肉豆蔻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对小鼠腹泻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其强度是:面煨>麸煨>生品>滑石粉煨。
在炮制工艺方面,除现行方法外,有人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以湿纸裹用热滑石粉煨,或先将肉豆蔻打成颗粒,包1~2层湿纸再包面皮煨;将肉豆蔻切成4~6小块,用面粉炒,以降低油分;先将肉豆蔻润湿,如泛丸法裹一层滑石粉,再用面粉泛3~4层,煨后放糖衣机内,利用糖衣机转动冲撞掉面皮;将肉豆蔻在热砂中炒软,切成两瓣,再用麸炒;先闷润12~18小时,蒸40分钟左右,切片,麸炒;先将肉豆蔻炒出油,再加麦麸拌炒吸油;用湿麸炒煨法(麦麸与药材之比为1:2)至麦麸呈焦黄色,去麦麸,趁热切片;还有用土煨法、赤石脂煨法(均按加辅料炒法操作)去油。清水浸泡1小时,取出,置蒸锅内蒸制法。
对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肉豆蔻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出现13个新成分,4个原有成分消失,止泻成分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含量增加,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降低。结论:肉豆蔻采用水浸泡麸煨最佳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科学意义。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小肠推进及药物性腹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肉豆蔻经煨制后可对抗番泻叶及蓖麻油的致泻作用,且肉豆蔻的炮制品与生品比较,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并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亢进。
【附】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滑石粉煨、麦麸同蒸、蛤粉炒、面粉炒、土炒、制霜等。
2、文献摘录“凡使,先以面裹,于煻灰中炮,以面熟为度,去面判焙干用”(《局方》)。“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便读》)。
【总结】肉豆蔻的古代炮制文献甚多,方法也由简到繁。方法虽多,但历代均以煨法为主。煨法所用辅料也多种多样,有用单一辅料的,也有用复合辅料的。在古代文献中,有些方法虽名日“炮”,实为煨法。在各种煨法中,以面裹煨记载最多,也为近代常用。面裹煨法虽然去油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要消耗大量面粉,二是煨制时火候不易掌握,生熟不匀。麦麸与面粉性质相似,现今有用麸煨法代替面裹煨的,可以起到相同作用,且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易于掌握火候。《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麸皮煨。
近代的实验研究肯定了煨法的作用,并且证明了煨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炮制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是温度适宜,时间较长,炮制品受热均匀;若煨制温度过高、时间短,易造成炮制品“外焦内生”的现象。多数研究证明,各种煨法均能降低挥发油及脂肪油含量,也能降低挥发油中的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含量。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肉豆蔻炮制后对肠蠕动呈现明显抑制作用。因此,炮制对肉豆蔻的减毒和增效作用是肯定的。在各种煨法中,减毒和止泻作用以面裹煨和麸煨效果好,滑石粉煨效果差,综合考虑,以麸煨为佳。研究中所提出的煨制温度和时间有参考价值,但还应专门对煨制温度和时间作进一步研究,确定其最佳温度和时间。很多人提出的改进炮制方法对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去油效果,似有一定作用,有的方法还与古法吻合。但这些方法尚缺乏可靠的依据,需作成分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才能确定其方法的优劣。近年对肉豆蔻的炮制研究,主要是以挥发油作为化学指标,止泻作用为药理指标,且药理研究还很不深入。肉豆蔻所含成分甚多,其功用也非止泻一途,根据肉豆蔻的功用特点,似应扩大研究内容和观察指标,将成分和药效、毒副作用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肉豆蔻的临床应用,不论从古代文献记述,或现今对炮制作用的认识,均宜以制肉豆蔻作为常规给药。生品应按医生要求给药,不能只凭某一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就得出肉豆蔻应“生用”的结论,必须从化学、药理、临床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综合分析,确证生品优于制品方能更改,尤其是临床效应可视为最终依据。
最近更新时间: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