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菊花 juhua
【别名】甘菊、家菊、白菊花、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英文名】Chrysanthemi Flos。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茸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3~4厘米,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茸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直径2.5~5厘米;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绿色,线形,有白色茸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筒状花黄色,两性。瘦果不发育。花期9~11月。
【产地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毫菊: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厘米,离散。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为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在中心,不易察见。贡菊: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易察见。 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厘米,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易察见。
【功效与作用】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水煎或沸水泡服。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密蒙花苷、樟脑、龙脑、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0-鼠李葡萄糖苷、石竹烯氧化物等成分。
【使用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
【配伍药方】①治偏正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9克。为末。每服9克,茶清调下。(《卫生易简方》)
②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各等分。为末,每服3g,用葱白、茶末煎汤。食前温服。(《冯氏锦囊》四神散)
③治高血压:菊花15克,红枣3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肿毒疔疮,即时消散:菊花120克,甘草12克。水三碗煎一碗,冲热黄酒服。(《仙拈集》二妙汤)
⑤治阴疮痒:菊花、榴根皮,上煎汤蒸洗。(《普济方》)
⑥治疔肿:菊花连茎捣汁,和酒热服,取汁,以渣敷即效。(《鲜溪单方选》)
⑦治目赤肿痛:菊花15克,白蒺藜15克,木贼15克,蝉蜕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