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路路通| 凤眼草| 母丁香| 檵木叶| 荠苨| 藜芦| 罗布麻叶| 满山红| 猕猴桃| 枸杞子| 桑白皮| 紫苏叶| 丝瓜络| 马蹄金| 斑蝥| 寻骨风| 白芍| 地枫皮|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当前位置: 主页 > 膏方 > 生地黄煎

生地黄煎

  【出处一地黄煎,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一·采药时节所出土地诸家丸散酒煎解诸毒等二十三门·古今诸家煎方》

  【组成生地黄汁2000克。

  【制法】将生地黄汁置于铜器中大火煎煮,不盖釜盖,令其气得以外泄,煎煮至剩余一半,用新布绞榨过滤去除粗渣及秽浊之物,再煎,直至煎如稀糖则膏成。

  【功效与作用】养阴除热。

  【适应证】乳石、痈疽、疮疖等导致的低热。

  【用法用量】取5克,空腹,白水送服,1天1次。

  【说明】此方中地黄需选择肥大味厚者佳,所成煎剂才甘美。东南方之地黄瘦小味薄,所成煎剂味成而不美。

  

  【来源二】地黄煎,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腑·痼冷积热第八》

  【配方】生地黄汁2500毫升,茯神、知母玉竹各200克,栝楼根250克,竹沥150毫升(一方用竹叶100克),生姜汁、白蜜、生地骨皮各1000毫升,石膏400克,生麦门冬汁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切碎,水煮滤汁,水煎三遍将滤汁混匀后浓缩,再下竹沥、地黄汁、麦门冬汁,微火慢煎至药液减少一半,再下生姜汁、白蜜,熬至如饴糖状即成。

  【功效与作用】滋阴清热。

  【适应证】各种热证。

  【用法】初服2匙,白天3次,晚上1次。渐加至每服3匙。

  【禁忌】寒证不宜服。

  

  【来源三】生地黄煎,出自《千金翼方·卷十八·杂病上·胸中热》

  【配方】生地黄汁2000毫升,生地骨皮、生天门冬、生麦门冬汁、白蜜各1000克,竹叶100克,生姜汁300毫升,石膏400克,栝楼250克,茯神、玉竹、知母各200克。

  【制法】将上药饮片切碎,水煮后滤取汁液,放人生地黄汁、麦门冬汁,微火煎至药液减半,再下人白蜜、生姜汁,浓缩至如膏状。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适应证】胸中烦热,渴喜热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症。

  【用法】每服1匙,白天2次,晚上1次。

  【禁忌】血寒证不宜服。

  

  【来源四】生地黄煎,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一·采药时节所出土地诸家丸散酒煎解诸毒等二十三门·古今诸家煎方六首》

  【配方】生地黄汁400克,麦门冬汁1000克,生姜汁100克,紫菀、贝母、款冬花炙甘草各90克。(一方中原有人参9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切碎,加水1400毫升煎煮,直至煎至剩下600毫升则过滤去渣取汁,倒入锅中,下地黄汁、麦门冬、姜汁等煎煮至沸腾30次,下蜜200克,煎熬至如饴糖则膏成,盛于干燥容器中冷却备用。

  【功效与作用】补肺养阴,化痰止咳。

  【适应证】肺气虚所致咳嗽及头发变白。

  【用法】取5克,含化,每天1次,随病情逐渐增加剂量。

  

  【出处五】生地黄煎,出自《奇效良方·卷六十·口舌通治方》

  【组成】生地黄汁、生天门冬汁各500克,生麦门冬、玉竹各100克,黄芪升麻各75克,细辛川芎白术、生甘草各5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酒浸一夜,用猪脂1000克煎至药令色焦,纱布滤去药渣,再将所滤药液加热,下地黄汁、天门冬汁,熬至如膏状。

  【功效与作用】升阳散火,滋阴清热。

  【适应证】治脾热唇焦,枯无润泽。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不拘时含咽下。

  【禁忌证】属痰湿证者勿服。

  【说明】此方亦载于:《普济方·卷五十八·口门·唇口面皴(附论)》。

  

  【出处六】地黄煎,出自《奇效良方·卷四十八·积热通治方》

  【组成】地黄汁2000克,茯神、知母、玉竹各200克,天花粉250克,生姜汁、生地骨皮、生麦门冬汁、白蜜各1000克,石膏400克,竹沥300克。(一方用竹叶)。

  【制法】将上药切碎,水煎后纱布滤去药渣,下竹沥、地黄汁、麦门冬汁,慢火煎4~5沸,下蜜、姜汁,微火煎为膏。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养阴生津。

  【适应证】主治积热,口渴喜冷饮,大热汗出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1匙,每日3次。

  【禁忌证】虚热证不宜服。

  

  【出处七】地黄煎,出自《千金翼方·卷十八·杂病上·吐血第四》

  【组成】生地黄2500克,白蜜1000克。

  【制法】将生地黄捣碎,纱布绞取汁,与白蜜同煎,待药液如饴糖状即成。

  【功效与作用】凉血补血,滋阴益气。

  【适应证】因忧恚绝伤所致的吐血、胸痛、乏力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1匙,每日3次。

  【禁忌证】血寒证不宜服。

  

  【出处八】地黄煎,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血疾证治》

  【组成】生地黄2000克,鹿角胶500克。

  【制法】将生地黄取汁,鹿角胶打碎,二者混匀,浓缩至如膏状即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补益精血。

  【适应证】吐血、嗽血。

  【用法用量】每服l匙,每日2次。

  

  【出处九】生地黄煎,出自《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燥门》

  【组成】葳蕤、知母、茯神、栝楼根、鲜地骨皮各60克,石膏240克,生地黄汁800克,麦门冬汁、白蜜各40克,生姜汁80克,竹沥260克。

  【制法】将前5味药切碎,水浸后煎煮,纱布滤去药渣,如此3遍,再将所滤药液加热浓缩,下入生地黄汁、麦门冬汁、白蜜、生姜汁、竹沥,搅拌均匀,慢火熬至稠膏状。

  【功效与作用】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适应证】积热导致的烦渴,日晡时分加剧,咳喘面赤,虽能食而便秘者。

  【用法用量】开始服用时每次取60毫升,白天3次,晚上1次,可以逐渐加服至每次80毫升。

  【禁忌证】然而非能食且便秘者,切不可用。

  【说明】此方在夏季可制成散剂,也可用姜汁、竹沥做成蜜丸服用,煎成膏剂效果更好。喻嘉言曾言道:“此方生津凉血,制火彻热,充分发挥其长处,再酌加入参,终成治疗虚热之良剂。”

  

  【出处十】生地黄煎,出自《普济本事方·卷六·诸嗽虚汗消渴》

  【组成】生地黄600克,党参茯苓白芍、白术、炙甘草150克,麦冬500克,石膏200克,玉竹200克,远志100克。

  【制法】上药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最后加蜂蜜收膏即成。

  【功效与作用】健脾益气,生津止渴。

  【适应证】消渴证,伴咳嗽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匙,每日3次。

  【禁忌证】实证不宜。

  

  【出处十一】生地黄煎,出自《外台秘要方·卷十七·虚劳下二十九门·补益虚损方》

  【组成】生地黄汁1000克,枣膏30克,白蜜、酒各200克,牦牛酥80克,生姜汁60克,紫苏子50克,鹿角胶120克。

  【制法】先将地黄等药加水同煎,直至减为先前三分之一,入蜜、酥,用蜜拌匀鹿角胶末,加入一起,继续煎煮,直至膏成,用器皿盛放贮存。

  【功效与作用】补虚填髓,生肉去热。

  【适应证】虚损,症见消瘦、低热等。

  【用法用量】每次取5克,酒送服,日1次。

  

  【出处十二】生地黄煎,出自《外台秘要方·卷十七一虚劳下二十九门·补益虚损方》

  【组成】生地黄汁1000克,枣膏60克,白蜜200克,好酒200克,牦牛酥60克。

  【制法】先将生地黄汁煎熬如稠糖,不停搅拌,再入枣膏、蜜,煎熬如糖,做成如弹丸大小丸剂。

  【功效与作用】补虚填髓,生肉去热。

  【适应证】虚损,症见消瘦,低热等。

  【用法用量】取10克,饭后用酒送服,可逐渐增至每日20克,也可以含化。

  【特别提醒】忌芜荑。

  

  【出处十三】生地黄煎,出自《千金翼方·卷七·妇人三·虚乏》

  【组成】生地黄400克,茯苓、麦门冬各500克,桃仁200克,炙甘草100克,人参】50克,石斛、桂心、紫菀各20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水煎后滤取汁,如此3遍,将所滤汁液混匀浓缩,加入生地汁4000毫升、清酒4000毫升、鹿角胶500克,浓缩药液,再加入饴糖1500毫升、白蜜1500毫升,搅拌均匀,微火慢煎至如膏状即成。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血,润肤养颜。

  【适应证】治妇女产后虚赢短气,身体瘦弱,肌肤枯槁,不欲饮食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1匙,每日3次。

  【禁忌证】实证不宜服。

  

  【出处十四】生地黄煎,出自《普济方·卷九十四·诸风门·中风半身不遂》

  【组成】生地黄3000克(捣绞取汁令尽),桂60克,山芋60克,黑豆1升(以水2升煎至1升,去豆),晚蚕沙60克,海桐皮110克,大甜石榴3颗(去蒂萼和子皮,捣研取汁)。

  【制法】先煎地黄汁20~30沸,次下石榴、黑豆汁,又煎20~ 30沸,将桂、山芋、蚕沙、海桐皮切碎后加入,不停搅伴,小火煎浓,去滓,下酥60克再煎,搅匀如稠膏,收于干燥瓷器中。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养阴清热。

  【适应证】中风,症见手足不遂,或拘挛,屈伸不得,口眼斜,偏风疼痛;或痹沉重,病在筋骨;亦治妇人产后风血恶疾。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用无灰酒少许调本煎膏半匙,搅匀后服用:若病重者,加至1匙,每日3次。

  

  【出处十五】生地黄煎,出自《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疔肿痈疽·痈疽》

  【组成】生地黄10公斤。

  【制法】将生地黄捣取汁,取汁令尽,慢火煎至生地黄汁减半,纱布过滤,再煎之如饴糖状即成。

  【功效与作用】滋阴清热。

  【适应证】补虚除热,散乳石,去痈疖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取半汤匙,酒化服,一天3次。

  【禁忌证】寒证不宜服。

  【说明】此方亦载于:《外台秘要方·卷二十四·痈疽发背九门,痈疖方》。

  

  【出处十六】地黄煎,出自《普济方·卷二十六·肺脏门·肺虚(附论)》

  【组成】生地汁200克,生姜汁、蜜、人参(研末)各110克,砂糖55克,升麻(包煎)、杏仁(细研成膏)各75克。

  【制法】上除人参用小火煎煮,频频搅拌,以汁干为度,去升麻,再入人参末搅匀,候冷,收置瓷器中,密封保存。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血,滋阴润肺。

  【适应证】肺虚,声嘶气乏。

  【用法用量】每服1枣大,含化,日夜各3服。

  【禁忌证】实证不宜。

  

  【出处十七】地黄煎,出自《普济方·卷六十三·咽喉门·咽喉肿痛(附论)》

  【组成】生地黄1200克,白矾400克,马牙硝220克。

  【制法】先将地黄研汁,再将汁倒入锅中,用小火煎熬浓缩成膏,去火兑入马牙硝,搅拌均匀,瓷器收盛。

  【功效与作用】祛热解毒,利胸宽膈。

  【适应证】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一杏核大含服咽津,亦可用冷水调服。

  

  【出处十八】地黄煎,出自《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三·痈疽门·诸痈疽》

  【组成】生地黄汁1000毫升,生麦冬、玉竹各150克,细辛、炙甘草、川芎、白术各75克,黄芪、升麻各110克。

  【制法】上药除地黄汁外,一并切碎,纱布包裹,加入醋中浸泡1夜后取出,入猪油及地黄汁,煎熬浓缩,直至膏成,去滓,瓷器收盛。

  【功效与作用】解毒疔疮,益气养阴。

  【适应证】脾风热,唇生疮。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含化,缓缓咽下。

  【说明】方中细辛有毒。

  【特别提醒】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出处十九】地黄煎,出自《奇效良方·卷五十九·鼻通治方》

  【组成】生地黄汁、生姜汁各100克,苦参50克,酥300克,盐花10克。

  【制法】将地黄汁、生姜汁浸苦参1夜,以酥和,于锅中煎9沸,纱布滤去药渣,再将所滤药液加热,下入盐花,浓缩至如膏状即成。

  【功效与作用】清热祛风,疔疮止痛。

  【适应证】治鼻生疮,痒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滴于疮上。

  【特别提醒】不宜内服。

  

  【出处二十】地黄煎,出自《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骨极(附论)》

  【组成】生地黄汁2000毫升,防风当归丹参、黄芪、鹿角胶、桑寄生狗脊牛膝各75克,羊髓1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捣筛为散,先煎地黄汁减1升,将药末加入汁中,再加入羊髓,搅拌均匀,小火慢煎至如膏状即成,收于瓷器中。

  【功效与作用】补肾健骨,祛风和血。

  【适应证】骨极,身体瘦削,齿痛腰疼,手足烦疼,不可久立,卧不欲动。

  【用法用量】半汤匙,饭前温酒调服。

  

  【出处二十一】生地黄煎,出自《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骨极(附论)》

  【组成】生地汁3000毫升,天冬汁1000毫升,白蜜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搅拌均匀,以小火慢煎,直至如膏状。

  【功效与作用】补肾健骨,养阴清热。

  【适应证】骨极实热,骨髓酸疼。

  【用法用量】取半汤匙,饭后竹叶煎汤调下,

  【禁忌证】证属寒者不宜。


最近更新时间:2021-11-14

膏方推荐文章

六月寒六月寒

宁嗽太平膏  宁嗽太平膏的制法:所有药合一处,用水熬汁,兑蜜成膏。宁嗽太平膏的功效与作用:滋肝清热,养肺宁嗽。每次10克,白滚水冲服。表...[详细] 三妙膏  三妙膏制法:取汁入锅内煎熬至滴水成珠,手持木棍搅拌,离火,膏成则纳入清水中浸之,拨去火毒。三妙膏用法用量:取膏适量,敷患...[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首页 | 中药材大全 | 方剂大全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4-2021 www.zhongyoo.com 版权所有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