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 绵萆薢| 黑种草子| 海桐皮| 南沙参| 泽兰| 贯叶金丝| 白背叶根| 浙贝母| 蝉花| 红鱼眼| 广东狼毒| 菊花| 虎杖| 狗肾| 茜草| 独活| 飞天蠄蟧| 黄精|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名称大全 > 地黄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QQ朋友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地黄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地黄 dihuang

  【别名生地、怀地黄、鲜地黄、生烟根。

  【英文名】Rehmanniae Radix。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肉质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基生叶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有不规则钝齿,叶面多皱缩。花排列成稀疏总状花序;花萼钟状,5裂;花冠宽筒状,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状,长3~4厘米,暗紫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雄蕊4枚,2强;子房卵形,2室,花柱单一。蒴果卵形或卵圆形,先端尖,具宿存花柱和宿萼。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栽培者以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佳,销全国并出口。此外,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的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时,捏成团块,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硬。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药材性状】生地黄:多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无臭,味微甜。 鲜地黄: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余同生地黄。

  【性味归经】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经肝经肾经。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经、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生地黄:用量9~15克。鲜地黄用量加倍,水煎服。生地黄:常用治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药理研究】药理实验证实,能提高免疫功能,有降血糖、抗肿瘤、抗过敏、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真菌、止血、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抗炎免疫等作用。

  【主要成分】含地黄苷、二氢梓醇苷、桃叶珊瑚苷、麦角甾苷、5-羟甲基糠醛、酪醇、梓醇、梓醇苷和多种氨基酸等。

  【使用禁忌】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用承气者:元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黄24克。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②治血热尿血:生地黄6克,黄芩(炒)15克,阿胶(炒)、侧柏叶(炒)各3克。上水煎,食前服。(《赤水玄珠》生地黄散)

  ③治中风四肢拘挛:干生地黄、甘草(炙)、麻黄各30克,去节。上为二咀,用酒三升、水七升煎至四升,去渣,分作八服,不拘时,日进二服。(《证治准绳》地姜汤)

  ④治鼻衄及膈上盛热:干生地黄、龙脑、薄荷等分为末,冷水调下。(《孙兆方》)

  ⑤治妊娠漏胎下血:干姜(炮)30克,干生地黄(切,焙)180克。上二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张氏医通》干姜地黄散)



最近更新时间:2018-04-28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