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地肤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材历史考证】地肤子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云:“今田野间亦多,皆取茎苗为扫帚,子微细。”《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曰:“叶细,茎赤,初生薄地,花黄白,子青白色,今所在有。”李时珍曰:“地肤嫩苗可作蔬茹,一科数十枝,攒簇团团直上,性最柔弱,故将老时可为帚,耐用。”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地肤子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稍有毛或几无毛。叶互生,稠密;叶片披针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3~7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通常有3条明显主脉;茎上部叶较小,无柄,1脉。花两性或雌性,通常l~3个生于上部叶腋,构成疏穗状圆锥花序,花下有时有锈色长柔毛;花被5裂,裂片近三角形,果时背面具1横翅状附属物,翅状附属物边缘微波状或具缺刻,雄蕊5,伸出花外;子房扁圆形,柱头2,花柱极短。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卵形,黑褐色,长1.5~2毫米,稍有光泽。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毫米。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毫米,黑色。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棕褐色。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气孔不定式,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果皮细胞呈类长方形或多边形,壁薄,波状弯曲,含众多草酸钙小方晶。种皮细胞棕褐色,呈多角形或类方形,多皱缩。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0.5克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毫升,温浸10分钟,滤过。滤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消失不明显。(检查皂苷)
2.取本品粉末10克,加15%硫酸30毫升,以100毫升氯仿提取。取氯仿提取液5毫升,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溶液后,则显棕紫色。(检查甾萜类)
3.取本品的甲醇浸出液2毫升,加浓盐酸4~5滴及镁粉少许,于水浴上加热2分钟则显淡红色。(检查黄酮类)
4.取本品粉末10克,加酸性水温浸30分钟,分别取滤液2毫升置4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碘化汞钾试剂,均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5.取本品粉末10克,置圆底烧瓶中,加15%硫酸30毫升,氯仿100毫升,回流水解2小时,滤过。滤液分出氯仿层,回收氯仿,定容至10毫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少许,加乙醇溶解后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上海)薄层板。用氯仿-丙酮-环已烷(2:1:7)展开。取出晾干,喷5%磷钼酸的乙醇试液,加热后,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亦有庭园栽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味辛、苦,性寒。归肾经、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内服:9~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附注】1.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2.地肤子的常见伪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产于全国各地。其干燥成熟果实在辽宁、江西、安徽、福建、湖南、广东、贵州等省曾混作地肤子药用。其药材性状特征:胞果呈扁平五角形。直径1~2毫米。外面的宿存花被呈黄绿色,紧抱果实。顶端5裂,基部中央有果柄残基,可见放射状排列的5条棱线,不具翅。内藏果实1枚,果皮薄膜状,半透明,易剥落。种子圆形,具黑色光泽。气微,味微苦。
②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产于华南及福建、江西。其干燥成熟果实曾在广西误作地肤子药用。其药材性状特征:蒴果呈钟形,带有细小果柄,萼筒直径约2毫米。萼先端具5裂片,常向内卷。萼筒内蒴果已裂开,子房3室,中央伸出细长的宿存花柱。种子往往已脱落。有的可见种子多数,细小,扁平圆形,红黄色。放大镜下观察,萼筒表面具许多小油点。质坚硬脆。搓之发出特殊香气。味涩而辛。
③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odeb.。产于全国各地。其干燥成熟果实曾在四川、云南等地误作地肤子药用。其药材性状特征:荚果呈倒卵形,扁平,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灰褐色,具网状花纹。顶端渐尖,呈鸟嘴状,基部常宿存有杯状花萼,有5片披针形的裂片。荚果不开裂,内有1粒浅棕色种子,卵圆形。气微,味微苦。
最近更新时间: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