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 瓦松| 了哥王| 海马| 玉米须| 朱砂| 八角枫| 乌桕子| 五味子| 白屈菜| 牛蒡子| 枳壳| 牛大力| 浮萍| 云南草蔻| 细辛| 甘松| 皂角| 白及|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人参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于秋季采挖。园参一般栽培5~6年后收获。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研粉用。

  【美容功效】补气驻颜,生发乌发,润泽毛发。

  【美容方法

  1.用于面容憔悴人参味甘性微温,具补气生血之功,可用于气虚或气血两虚所致之面容憔悴。可单味内服或外用,也可配伍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补气养血之品同用。

  2.用于毛发干枯脱落、须发早白 发为血之余,人参可补气养血,充养毛发,可单用内服或外搽。治脱发,与麦冬山药肉桂菟丝子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深师方》人参丸。治须发早白,毛发干枯,配伍黑芝麻、白茯苓、熟地黄、天门冬等同用,如《圣济总录》人参丸。

  【用法用量】煎服,3~6g,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0.5~1g。亦可切薄片含服、泡服,或浸酒等。外用适量,煎汁敷面。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且不宜同时食萝卜或喝茶。

  本品一般不用于实证、热证。即外感初期,里热炽盛,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证不宜使用。

  本品虽然是补益之品,但亦不可过量服食,否则也会发生毒副作用。有报道人口服3%人参酊200ml或大剂量人参粉,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急性中毒表现为出血。

  【按语】本品是常用补气药,功能补益肺脾之气,用于肺气虚之短气喘促、语声低微、脉虚、自汗,或脾气虚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又可生津止渴,用于气津两伤之口渴、消渴。还可安神增智,用于气血亏虚之心悸、失眠、健忘。在因大失血、吐泻、久病、大病所致元气衰微,体虚欲脱的危重阶段,本品能大补元气,急救固脱。

  气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旦脏腑气虚,则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血虚、津亏等证。气血不能充养肌肤毛发,则出现皮肤干燥、面容憔悴、毛发干枯脱落、须发早白等症状。本品功能补气、生血,可延缓衰老、驻颜悦色,又能乌发、生发、润泽毛发,可谓是美容保健之要品。

  用本品制成的人参营养霜、润肤霜、防皱霜等,能促进皮肤柔软、平滑,防止皮肤松疏,减少皱纹,并可减弱太阳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配方

  (1)人参蜂乳汁:鲜人参30g,蜂乳100g,白糖120g。将鲜人参洗净,切成小片,加水500ml,煮沸后用文火保温2小时,住火待凉,过滤取汁;将蜂乳用凉开水250ml调匀,加热煮沸,放人白糖,不断搅拌,待糖化开后,住火,倒入人参汁,不断搅拌至均匀,放凉后盛起,约得成品500ml。每日2次,每次取2匙,用温开水化开服下。具有滋补强壮,润肤美容之功。方中鲜人参也可用红参6g或生晒参15g代替。

  (2)入参面膜:取新鲜人参洗净,切作小块,捣如烂泥后用来外敷。外敷时,将脸洗净,平躺,把人参泥涂抹在脸上,然后用一块热毛巾盖好,后洗去。具有美容养颜功效。亦可用人参干品,可加水煎煮,服用人参煎汁,取人参渣捣泥外敷。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久服轻身延年。”

  (2)《药性论》:“主……虚损赢瘦,补五脏六腑。”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人参皂苷Rgi、Rbi等多种人参皂苷、α-人参烯等挥发油、人参酸等有机酸、人参黄酮苷等黄酮以及木脂素、甾醇、氨基酸、多糖等。其中人参皂苷及多糖等为主要有效成分。本品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人参皂苷能显著升高皮肤中的羟脯氨酸的含量,延缓皮肤衰老。有抗疲劳作用。本品有抗应激作用,能提高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人参皂苷对皮肤细胞的再生有激活作用,可使皮肤细胞再生速度加快。人参皂苷透过皮肤表层而为真皮吸收,能扩张末梢血管,增加血流量,使皮肤组织再生并增强其免疫作用。此外,人参有抗炎、抗菌,增强干扰素抗病毒能力等多种作用。人参中的皂苷能直接进入头发纤维内部,增加头发的营养性、韧性,提高头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从而减少断发和脱发。人参皂苷Rg3对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近更新时间:2015-12-16

中药美容推荐文章

胡芦巴胡芦巴

苦杏仁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苦杏仁的美容功效是润肤祛皯,祛风除臌,有宣肺降气止咳,润肠通便之功。苦杏仁的美容方法:用于粉刺 本品能祛风除臌,治粉刺,...[详细] 大黄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大黄的美容功效是攻下通便,降脂减肥,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泻血分热毒而破瘀,药力峻猛,有将军之称。大黄的美容方法:用于肥胖...[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