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漏芦| 葶苈子| 湖北贝母| 凤眼果| 羊蹄| 吉祥草| 马鞭草| 山楂叶| 红花| 黄芪| 紫苑| 谷芽| 山银花| 合欢花| 红芪| 马宝| 阿胶| 重楼| 葱白|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僵蚕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僵菌致死的蚕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雷公》)。唐代有炒制(《千金》)、熬制(《千金翼》)。宋代增加了姜汁制(《博济》),面炒制(《脚气》),酒炒、灰炮(《药证》)。麸炒、蜜制、盐制(《总录》),油制(《朱氏》)等方法。明代出现了醋制(《普济方》)的记载。清代增加了糯米炒(《尊生》)、制炭(《备要》)、红枣制(《全生集》)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取麸皮撒在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净僵蚕,拌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僵蚕每100千克用麸皮10千克。

  【饮片性状】僵蚕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麸炒僵蚕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质量标准】僵蚕杂质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炮制目的】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经、肺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抽搐,风疹瘙痒,肝风头痛等症。麸炒后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

  【应用选择

  1.生用

  (1)惊痫抽搐:常与全蝎蜈蚣白附子等同用,能增强祛风解痉的作用,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风疹瘙痒:常与蝉衣,地肤子薄荷等同用,具有疏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风邪客于肌表,风疹瘙痒等症。

  2.制用

  (1)咽喉肿痛:常与桔梗甘草荆芥等同用,具有疏风利咽的作用,用于风热上壅,咽痛喉痹,中风发音,语音不出,如六味汤(《喉科指掌》)。

  (2)痰热久咳:常与半夏麝香、滑石等同用,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目赤,头目眩晕,痰唾稠浊,关节疼痛,如八风丹(《圣济总录》)。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单炒、米泔水洗、酒炒、姜炙、姜蒸、甘草水制等。

  2.文献摘录“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证类》)。“凡使白僵蚕,须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有毒不可用……蚕自僵死,其色自白,云以盐度误矣……用白色而条直,食桑叶者佳”(《指南》)。

  【总结】僵蚕从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数是麸炒法,也有用清炒法的。僵蚕气味腥臭,表面被有菌丝。炒、熬、炮、焙等不加辅料制法,对僵蚕均能起到矫臭矫味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去除其表面的菌丝并易于粉碎。其中炒法至今仍在使用。

  在僵蚕的加辅料制法中,以姜为辅料的炮制法能增强化痰散结作用;醋浸法能增强祛风定惊的作用;盐炒法则能增强化瘰疬痰核的疗效。其他加辅料制法,如麸炒、米泔浸焙、糯米炒、面炒、蜜炙、油炒、酒炒等,其作用主要是矫味矫臭,以免伤患者的胃气,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其中酒炒法还能行药势,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现应用较普遍的加辅料制法是麸炒法和姜炙法,其他方法也值得研究。


最近更新时间:2018-07-30

中药炮制推荐文章

柳枝柳枝

没食子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没食子炮制方法在古代有焙制、烧制、酥炒法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是生用法,没食子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碎块,有短柄;外表灰色...[详细] 使君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使君子炮制方法在古代有蒸制、焙制、煮制去油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有生用、炒熟等炮制法。使君子炮制标准为卵形或椭圆形,具5条...[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