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药性和药味有什么关系
中药的药性是什么?药味又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与功能。药物的基本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所决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这些特性统称为中药的性能,古人又称之为药物的偏性。
四气、五味为中药的基本药性。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大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多属于热性或温性。一般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平肝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补气等作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治病的法则,也是寒热药性运用的基本原则。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味药味。另外,有些药物还有淡味和涩味。
一般认为,淡附于甘,涩乃酸之变味,所以习惯上仍称五味。人们在长期尝试药物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味道的药物对疾病可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于是加以总结归纳如下。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酸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淡味能渗湿利尿。
四气五味是中药性能的核心内容,是论述药性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热辨证,食疗亦当先了解食物的属寒属热,属阴属阳,才能有的放矢。如让素体偏热的人,吃鸭、甲鱼、泥鳅等寒凉养阴的食物,让素体偏寒的人,常吃韭菜、荔枝、核桃肉等性温补阳的食物,则有利于纠正机体阴阳的平衡。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如能结合自己的寒热特异性,以蔬菜、水果代替打针吃药,对病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乐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