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降香| 金荞麦| 红天葵| 余甘子| 小飞扬草| 小蓟| 大青盐| 罗勒| 车前子| 天南星| 海芋| 北沙参| 龙齿| 枫香脂| 韭菜子| 百部| 九龙藤| 牡蛎| 人参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方剂 > 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

  【方剂名大黄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炒大黄半两(12克)、炙甘草半两(3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

  【功效】通便止呕。

  【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呕吐、急性肠炎、胆囊炎急性发作等病症。

  1.呕吐:本方治疗呕吐患者86例,不包括外科疾患伴发呕吐及妊娠呕吐。结果:痊愈57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年第4期)

  2.小儿急性肠炎: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肠炎30例。其中24例虽经西药治疗热退,而吐泻不愈,并伴有轻至中度脱水。结果:经中药治疗后,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第14期)

  3.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朱良春经验个案):周姓妇,42岁。上腹部及右胁胀痛不适3年,多次住院治疗。均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胀痛时好时发,近因工作劳累加饮食不节,来诊前又急发右胁胀痛。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体温39℃,恶心纳呆,厌油腻,呕吐黄水和食物,口苦咽干,小便浊黄,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证属湿热内蕴,胆气不通,三焦不利,法宜清胆透热、祛湿泄热、宣畅气机,投“青蒿茵陈汤”,另嘱先用“速效止痛散”醋调外敷于右胁下,外敷加内服。用药1日即痛胀诸证大减,体温降至37.5℃。3剂后,体温正常,诸证均除。续投“大黄甘草汤”每日小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大黄剂量少则1~2克,多则6~10克,以服后脾胃舒适为度,灵活调整大黄用量,保持胆胃通降之性,守法服大黄甘草汤3个月,B超复查胆囊未见异常,追访5年无复发。(《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第8期)

  【方解】大黄甘草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食入即吐”的名方,对胃气上逆,食入即吐者用之效佳。

  临床应用注意掌握适应证,发病季节为夏秋之节,临床症状以热、上吐、下泻、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苔腻黄最为重要。如属脾虚泻或寒泻,以甘草配大黄,引清热之功,用葛根生津止泻。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用本方治疗梅尼埃病、妊娠呕吐、膈肌痉挛、急性牙周炎、食管癌等病症;加清热解毒药外洗浸泡治疗水疱型足癣,其中大黄用量15克,甘草用量60克。

  对于小儿腹泻,有研究表明:减少大黄用量则可变泻下剂为止泻之用,将大黄、甘草原剂量比由4:1改为1:1,并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葛根等。使方剂起到清热、补益脾胃之气、生津止泻之功,而无泻下之弊。

  【方歌】食方未久吐相随,两热冲来自不支,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 


最近更新时间:2018-12-09

推荐方剂

鸡血藤鸡血藤

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配方组成:黄芪甘草各15克、人参15克、升麻葛根各9克、蔓荆子4.5克。益气聪明汤功效: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临床主要用...[详细] 清宫汤  清宫汤功效与作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主治病毒性心肌炎。清宫汤配方组成:玄参心(9克)、莲子心(1.5克)、竹叶卷心(6克)、连翘...[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

中药 | 网站地图 | 中药材名称大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6 www.zhongy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1